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100-110(第15/16页)
。
待到酒过三巡,场内开始有人主动站出来,向大堂里面坐着的大人们提议道,不如让在场的今科学子们都露几分才学,好让大家都见识一番。
他的话一出,就得到了不少人的应和。
刘旭笑了笑,对学政大人严大人说道,“严大人你看,年轻人就是有活力。朝堂里,日后要是有他们在,怕是热闹不少。”
突然被点名的严大人拿筷子的手动作一滞,才挂起了笑容,应道,“阁老您说得是。”
“青出于蓝胜于蓝,指日可待呀。”
“仔细一想,多少年前,本官何曾不是他们之中的一员。”
第110章 110.鹿鸣宴
在刘旭点头之下, 在座的官员们便让人在外面的过道中间摆放上四张书桌和笔墨纸砚。
“如今正是南州城内金桂飘香之季,不若便以桂花一物不拘诗词或是歌赋开个头吧。”严大人提议道。
闻言,众人皆觉得可, 底下的学子们便开始自告奋勇,上前提笔留下墨宝。
陶詹衡见廉侃和秦朝宁不为所动。他们两人拾筷, 旁若无人地吃得津津有味,使得陶詹衡很是诧异。
他便好奇地问他们二人, “廉兄、秦弟,不去写两首诗么。”
你们一个解元, 一个亚元都不表现一下,给各位大人留个好影响么??
廉侃和秦朝宁闻言,均是应道,“我不擅长写诗。”
这会儿积极上去的, 不是那些提前准备了相关诗词歌赋储备的, 就是那些相当擅长诗词歌赋的学子。
他们去能干嘛,为了把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诗词水平摆出来么?他们又没有七步成诗的技能。
看看这案桌上的饭菜多绝,鹿肉馄饨、红烧鹿蹄、鹿肉铜锅、烧鸡、焖鸭、鲍参翅肚……他们现在不敞开了肚子吃个够, 难不成要浪费么?!
作为骨子里勤俭节约的小老百姓,外面世道乱糟糟不知道多少人饥不果腹, 要他们浪费, 他们于心何忍!
甭管他们二人把话说得多实在,陶詹衡是看明白了。
明明你们二人就是馋!!!
不过思及廉侃在家中怕是还得料理各种杂物,撑起一家几口人, 而秦朝宁又不过孩童一个,他就没再多说什么。
解元和亚元都不去出风头, 他一个经魁去干什么。
于是,陶詹衡也开始专心吃筵席。
待饭菜一入口, 他的眼神就亮了,瞬间就加入了廉侃和秦朝宁的阵营。
鹿鸣宴的菜品当真做得很好!
其实,往常的鹿鸣宴并没有此次做得这般用心的。所有学子以及官员,还是沾了阁老大人的光。
府衙实打实,真材实料地操办这次鹿鸣宴,都是看在刘旭的面上,半点不敢随意。
一旁的另外两个经魁,一看他们三人这般模样状态,两人便面面相蹙,皱了皱眉。
简直,不知所谓。
他们打定主意,日后也不怎么和这三人往来。
然后,他们起身朝那几张书桌走去。
同时,在上面的那些官员们,由于台阶和地面有高度差,其实视线很开阔,能够把大部分学子的情况都看在眼里。
所以,第一排埋头吃饭的三人,几乎所有外帘官、内帘官都是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外帘官、内帘官们:“……”
眼前这一幕真是生平第一次看见,他们南州城的解元、亚元、经魁是怎么了!丢不丢人!
他们当年也曾在下面坐过,哪有这般不思进取的,毫无想法的!
不过,由于刘旭刘阁老对此没说什么,其余官员便也眼不见为净,恨其不争。
等到那些学子们热热闹闹地写了不少诗词歌赋了,衙役就把纸张都收拾妥当,带上去大堂呈给各位大人。
片刻后,大堂里的各位大人就从这些诗词中评选了三首出来,对他们分别奖赏一套文房四宝。
鉴于本届乡试前三的学子都很“木讷”,没有“野心”,“不懂人情世故”,“小家气”,那些大人们便也没有抬举他们。
整个筵席下来,这些大人并没有给他们三人过多的关注。
其余的那些举子热热闹闹的,和大堂里的大人们也和乐融融,有请指点学问的,有献丑表现六艺的……总的来说,这场鹿鸣宴的所有人都是尽兴而归。
在散席前,刘旭看了一眼秦朝宁、廉侃、陶詹衡,看着他们那一副吃饱喝足,神色满足的模样,不由得笑了笑。
翌日,廉侃、秦朝宁、陶詹衡汇合,三人一道带上谢师礼去拜访座师刘旭刘阁老。
刘阁老短暂逗留南州城的这段日子是住在南州城府衙东北方那一排官邸的其中一户。
在廉侃,秦朝宁,陶詹衡上门时,门房很快就把他们带入了院子里。
“三位举人大人,这边请。”对方态度殷勤地带着路。
刘旭身着常服,见到他们三人依旧如昨日那般和善可亲。
秦朝宁他们朝刘阁老恭敬地行礼,并说明来意。
闻言,刘旭夸道,“你们三人有心了。”
然后,他把本届乡试前三会获得入读国子监的资格,便问他们三人接下来有何打算。
听罢这个消息,他们三人都愣了愣。
廉侃黝黑的脸上先是很是笑颜逐开,接着缓缓归于平静,然后逐渐露出愁容。
陶詹衡则是震惊过后,脸上满是迷茫。
而秦朝宁,从头到尾都很淡然,还抬手挠了挠脸颊。
刘旭手捧茶杯细饮一口,从容地等着他们三人的回话。
廉侃实话实说道,“禀阁老大人,学生家中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小的照顾。”
“学生怕是无缘国子监。”
陶詹衡接着回话道,“学生一时拿不定主意,需要回家中与父母商议一番。”
等轮到了秦朝宁,几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只见秦朝宁起身应道,“学生愿前往国子监入读。”
这是他和张山长商议过的,既然未来三年的目标是会试一甲,那便抛开所有顾虑朝着目标前行。
所以,哪怕是今日刘阁老开口让他有空便多来,坐实了座师门生关系,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前来。
听完他们的回复,刘旭仍是笑了笑,就开始拿他们应试的策论来问他们。
“[1]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廉侃,你的答卷是,不以民之利为利,国无利也。”
“詹衡,你的是,以仁治国,天下盛平可往矣。”
“朝宁,你的是,以义为利,民可富百年,以利为利,国富不过数载。”
刘旭看着他们三人,让他们都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重新再说说看。
廉侃明言,从他家所在的常平县举例,自朝廷正历三年开始加赋税后,老百姓们的日子肉眼可见一年过得比一年紧巴巴。
常平县不靠近海岸线,没有百姓投了倭。
但是活不下去的百姓,只能把自己的田地都变卖给乡绅,再自卖自身给那些乡绅当佃农。
若是那些乡绅想避税,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就会沦落成失去户籍信息的黑户,连丁户薄都被消去。
征税,国库可以快速充盈起来,却是治根不治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