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文学 > 古代言情 > 掌事女官(清穿)

60-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掌事女官(清穿)》60-70(第25/26页)

她额头,“朕知道。”

    她若真贪恋权势,就不会一直闹腾着想法子出宫了。

    耿舒宁抬头,胤禛低头,稍稍温情的对话,叫幔帐里又升起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灼热。

    不知道是谁先动的嘴,总之等耿舒宁反应过来,两人就贴在了一起,孽源戳得她本就不舒服的地方更疼。

    她扬着脖颈儿,气息不稳地细喘着推他,“我不舒服,热,您离我远一点。”

    胤禛不想松手,她身上的香气,微微湿润额头的细汗,还有迷蒙着水光的杏眸,都叫他心怀缱绻。

    他嘶哑着嗓音哄,“再叫朕亲一会儿,朕不动你。”

    耿舒宁像个拔掉无情的渣男一样,表情冷酷抬脚踹他,灵魂三连问——

    “您折子批完了吗?该见的大臣见完了吗?该处理的政务处理完了吗?”

    胤禛:“……”

    他离开二十多日,确实积攒了不少政务,这会子还真是抽空过来的。

    耿舒宁得意挑眉:“我饿了,浑身都疼得厉害,您行行好,赶紧去忙吧,别折腾我了!”

    胤禛无奈看了眼自己最难受的地方,只能恨恨拧她鼻尖。

    “你等朕忙完!”

    闹腾这一场,耿舒宁心情好了许多,将胤禛的威胁抛之脑后,咬牙起身洗了个澡,吃了些东西填饱肚子,也去办自己的事儿。

    *

    墩儿和墩儿奶奶被安置在龙舟甲板旁的梢间里。

    不是要虐待他们,只是为了避免叫人发现他们的身份,不好解释。

    赵松比以前更加谄媚,更加恭敬地引着耿舒宁往那边去。

    边走边仔细跟耿舒宁说道:“先前接触过您和晴芳的村民,都送到了李知府治下的庄子上去,有几个不妥当的已经处置了。”

    “那村子也不大,总共就百十号人,林主事做了马贼屠村的假象,不会有人知道您流落在外的事情。”

    耿舒宁问:“李知府是哪位?在他庄子上……是卖身为奴?”

    赵松赶忙解释,“不会不会,大多数日子都会比以前好过,毕竟救了您是大功一件。”

    “李知府名讳为卫,字又玠,乃是万岁爷的心腹,最是忠心不过,您只管放心。”

    耿舒宁一听是她猜的那个,确实放心了。

    李卫别的不说,就忠心和脑子灵活而言,不管野史还是正史都是肯定的,不会做傻事。

    她又紧着问:“墩儿家里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吗?”

    赵松立刻点头,只是表情略有点微妙:“您……在马上吩咐的事儿,苏总管都听到了,特地令人回去叮嘱过。”

    “都收拾妥当送到了龙舟上,绝不会委屈了墩儿一家子。”

    耿舒宁沉默,她这话是趴在马上扯着嗓子骂人时说的,那岂不是代表苏培盛什么都听见了?

    只片刻过后,她表情又恢复了淡定。

    反正丢人的时候太多,她算计不过来,四舍五入就等于没丢人。

    因为墩儿和奶奶住的地方太小,耿舒宁没叫别人进去,自己进了他们的梢间。

    地方确实很狭窄,是做暗间用的,只能摆开一张床,有个狭窄的通道,连着个小窗户。

    好在夜里点着油灯,也能看清来人是谁。

    老梁氏一见耿舒宁,就激动起来。

    她揽着墩儿就要给耿舒宁磕头,“多谢贵人救命……”

    耿舒宁赶紧扶她们起来,有些愧疚跟他们说实话。

    “没有马贼,只是我和……我家主子爷的身份不能泄露出去,只能委屈你们跟我一起去京城。”

    怕娘俩害怕,耿舒宁赶紧安抚:“您放心,到了京城,我一定将您和墩儿安置妥当,给您养老,墩儿爹那边我也会派人去找。”

    老梁氏局促地摆手,“贵人可千万别这么说,我知道马贼是怎么回事。”

    “我谢您救命,是谢贵人处置了那几个二流子。”

    不想叫墩儿听见更多,老梁氏迟疑片刻,还是先哄睡了孙儿,才低声跟耿舒宁解释。

    要不是林福去了,老梁氏也不会知道,村长早就从镖局得到她儿子在湖广失踪的消息。

    村长媳妇惦记她儿子跑镖多年攒下的家当,撺掇着村长暗示那些二流子吓唬孤儿寡母。

    林福从那几个二流子家里甚至搜出了耗子药,审问得知,是准备趁墩儿提回河笼的路上,下在河鲜里,好光明正大霸占祖孙俩的家产。

    耿舒宁了然,赵松说处置的那几个,估计就是村长和二流子这伙子人了。

    对于这样的人,死不足惜,耿舒宁只想夸林福干得漂亮。

    她握着老梁氏的手含笑安慰她:“梁大哥只是失踪,该找还是得找。”

    “不管能不能找到,您救我一命,往后我就当您是亲娘伺候,您和墩儿都安心便是。”

    老梁氏还想拒绝,耿舒宁凑近了跟她解释,“且不说恩情,就您院子里那些玉米,那可是功在千秋的好东西。”

    “您将如何种植好的法子交给我,这功劳都够您做老封君的啦!”

    老梁氏震惊,“玉米?您是说那些番棒子?”

    她赶紧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这就是我儿从毛子商人那里买来的,也不值几个钱,那东西也不难种,我可不敢领这功劳!”

    耿舒宁坚持,“您也知道这东西好种,种子又多,还能当粮食吃,要是百姓们都能种上,都能吃饱饭,这功劳大不大?”

    老梁氏抿着唇,表情讪讪的,若不是她私心不愿意叫人知道,这会子说不定在南地也种开了。

    耿舒宁一锤定音:“我额娘早逝,继母不慈,不若我认您做干娘,往后您就听我的!”

    “墩儿的前程也包在我身上,为了墩儿,您也不能推辞啊!”

    老梁氏看了眼在床上睡得四仰八叉的孙儿,不说话了。

    她也不知道还有几年好活,儿子又下落不明,有个干女儿护着孙儿,她死的时候也能闭眼了。

    *

    说通了老梁氏,耿舒宁听老梁氏口述,记下了老人家种玉米三年的经验。

    而后耿舒宁把老梁氏交代给她的那些玉米种子,都搬到自己的舱房内。

    她不是傻子,张鹏举既然觉得她有牝鸡司晨的嫌疑,说不定会想办法,让能制得住皇上的人知道她跟着南下的事儿。

    她既然跟四大爷在一起了,就不能将所有压力都给到他。

    她又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些风雨她能跟胤禛一起面对。

    而且因为关系不一样,肯定是胤禛哄她更多,这些好东西也不能浪费,拿来哄长辈换平安多好。

    耿舒宁觉得无论如何都是入京后的事儿,便慢条斯理先趁着养身子的功夫,整理种植方案出来。

    养好了身子,趁着还没入京跟男盆友腻歪腻歪,回到京城后再面对风雨嘛!

    却没想到,他们刚过台庄两日,还没到达杨柳青呢,太上皇的密旨就过来了。

    *

    是梁九功亲自送过来的,并且指明了要耿舒宁一起接旨。

    巧静脸色发白,“主子,不然奴婢先护着您换个船,咱们先躲一躲?”

    她既然归了九卫,就全心全意以耿舒宁为主。

    梁总管明摆着来者不善,巧静担心,要是太上皇直接赐死,真对上那密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晚安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是一场心灵的漫游,每次都能让人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