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文学 > 古代言情 > 掌事女官(清穿)

70-8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掌事女官(清穿)》70-80(第6/27页)

些抓挠痕迹。

    最严重的时候还有巴掌印儿,瞧大小怎么也不可能是男人打的,叫属下臣工和河畔的兵吏看了一整个夏天的热闹。

    这样光明正大闹了一出,张家态度又格外愧疚,消息不免就传到了京城消息灵通的耳朵里。

    太上皇和皇上态度都强硬,知内情的不免纷纷猜测,皇上南下到底办了什么了不得的利国利民之举,心生忌惮,反倒不敢闹事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

    *

    耿舒宁从畅春园出来后,一点没表现出对热恋男盆友四大爷的眷恋,拍拍屁股就回了温泉庄子。

    好不容易把康师傅敷衍过去,这会儿腻歪就是顶风作案,她还不想那么快入宫。

    她忙着呢。

    回到温泉庄子,耿舒宁先将巧荷和晴芳安置妥当,叫巧静收拾出了东偏院的侧房,给老梁氏祖孙俩住。

    九卫死伤不少,耿舒宁也去了一趟附近给暗卫供奉香火的寺庙。

    内务府的盈利一直有她的半分利,她额娘的嫁妆铺子,还有那些情报铺子也都有她的分红。

    她现在手头不缺钱,给暗卫上过香后,耿舒宁大手笔地添了好些香油钱,请庙里师父给她记得的那些暗卫都点了长明灯。

    既然有穿越,应该也会有投胎吧?只盼着这群忠心为主的暗卫下辈子投个好胎。

    回到庄子上以后,耿舒宁忙里抽空,还抄了《往生经》,供奉在西院里。

    林福给九卫补充了一个蓝翎卫的人过来,但这部分人还得先训练,她无法放心让他们近身伺候。

    她只能叫先前的老人在身边护卫,让巧静带人南下,去寻老梁氏的儿子梁辰。

    顺路可以将齐温澄给找回来。

    玉米已经不用找了,土豆和番薯还得找。

    晴淑脑子好使,听耿舒宁念叨,小心翼翼问,“主子,这什么土豆和番薯既然于国于民都有好处,为何不请万岁爷安排人去寻呢?”

    他们九卫人再多,也没有皇上可用的人多啊。

    而且这分明是功劳,放到御前,还有助于皇上施恩。

    耿舒宁拍了拍脑门,“我都忘了我俩……咳咳,那啥,还以为是以前呢。”

    以前她习惯跟四大爷掰手腕,还总作死,觉得手里有点东西才能保证日子潇洒,也只能相信自己。

    现在嘛,耿舒宁在屋里得意笑了好一会儿,已经从暧昧对象变成蓝盆友,信任是必须的,该用就得往死里用。

    否则他指不定以为自己对他不上心呢!

    晴淑被主子这得意的小模样逗笑,见主子歪在软榻上格外放松,也敢多问几句。

    “主子,万岁爷请您去圆明园住几日,那里离庄子近,也不耽误您出来办事,您怎么……”

    晴淑委婉提醒,“您走的时候,万岁爷瞧着面色可不大好看。”

    耿舒宁懒洋洋回忆着上辈子大山里的事儿,闻言淡淡哦了声。

    “我以什么身份去圆明园呀?”

    若是小岁子,还要对人卑躬屈膝,一旦被后宫的女人们发现,被为难的时候都没个讲理的身份。

    若是岁宁,待在太后身边还好说,若是待在皇上身边,没几日皇后就该给皇上上中宫笺表,将她送后宫里去了。

    那狗东西都叫她等几年,她傻了才不要这样的逍遥日子。

    耿舒宁轻哼着瞥晴淑一眼,“谁叫你打听的?”

    晴淑僵了下,“是小成子跟我说的,应该是万岁爷的吩咐。”

    耿舒宁挑眉,“那要是有人问,你就直说,他要想我,自有办法见我!”

    “想叫我狗狗祟祟凑他身边去就别想了,我还怕太上皇不乐意呢。”

    晴淑仔细品了品,觉得主子这话有点不大对味儿,莫名有点酸溜溜的。

    她小心试探,“主子可是在意……宫里的后妃?”

    “您既是在太上皇面前过了明路,万岁爷的后宫其实算得上清静的了,应该不会有……过于蠢笨的。”

    耿舒宁又哼了声,“是啊,过于蠢笨的现在还没出生呢。”

    晴淑:“?”

    耿舒宁没解释,她总不能说自己是在吃历史上小年糕的醋。

    吃醋这件事呢,不影响感情和双方的生活品质那是情趣,反之就叫人讨厌了。

    她拿一个不存在的未来跟胤禛闹腾,一则没法解释她怎么知道的,二来就算拿梦来说,胤禛也会觉得她无理取闹,影响她形象。

    与其说是吃醋,不如说是占有欲作祟。

    正好小别一番,她忙其他的事,也可以消化掉这股子情绪。

    “你去帮我把干娘请过来,我把土豆和番薯的样子画出来,你叫人送去御前。”耿舒宁换了话题道。

    “对了,给我准备一下认亲的东西,过几日我跟家里说一声,再正式认亲。”

    晴淑见主子坐直身体开始忙碌,便不敢再问,紧着出去安排。

    耿舒宁跟老梁氏商量了一番。

    太上皇因为耿舒宁的话,接过了玉米种植一事,秘密种植的皇庄离温泉庄子不远。

    比起庄子上的老庄稼把式,老梁氏更有经验。

    太上皇的意思是叫老梁氏偶尔过去指点一下,先种出一部分玉米来做种子,也种出个结果来。

    给文武百官看看,谁也不会嫌粮食多,耿氏名垂青史的好机会,叫他们积极安排百姓们种植。

    “老天爷!给天子办差,我老婆子不是做梦吧?”老梁氏一听是太上皇吩咐的差事,腿都软了。

    “哪个敢不愿意!我们梁家祖坟都冒青烟了,有事儿只管差我便是!”

    耿舒宁被逗得直笑,“那就劳烦干娘啦!”

    “只是得辛苦您警惕些,除了种地,其他的事儿不管谁问,您都一个字别说,只管叫他们来问我。”

    老梁氏猛点头:“贵……宁儿你放心,老婆子知道轻重,多余的话我保管一个字都不说!”

    *

    墩儿年纪还小,由老梁氏带在身边。

    耿舒宁给祖孙俩安排了粗使嬷嬷伺候着,出行则跟着两个暗卫。

    不是她不想安排更多,老梁氏习惯了乡下的日子,死活不肯过老封君的生活,不习惯身边有人伺候,耿舒宁便随她去。

    安排好了老梁氏,种植这一块算是交了出去,有太上皇和皇上操心,她不用再管太多。

    也就空出功夫来做其他事情。

    南下路上,耿舒宁虽没跟在胤禛身边出行很多次,沿途也见到不少难民和灾民,见过日子极为清苦煎熬的河工,知道南地水患有多严重。

    夏季雨多,治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旦遇上大的水患,百姓们日子就更不好过。

    若非怜悯这些百姓和河工,她当时也不会死命护张鹏翮。

    可能是落水叫河水冲刷的,耿舒宁脑子反而更清醒了些,记起了上辈子小时候的不少事。

    其中一桩就是洋水泥,山里人都叫石灰泥。

    沥青马路和玻璃什么的,要么配方完全不知道,要么太复杂她根本没记过,实在无能为力。

    可洋石灰,她记得就是熟石灰加矿石磨成粉。

    当时村里做这个的时候,她大概五岁,只隐约记得,村长大伯叫人挖了大坑。

    往里面倒很多水,再倒生石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晚安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是一场心灵的漫游,每次都能让人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