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文学 > 古代言情 > 掌事女官(清穿)

130-14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掌事女官(清穿)》130-140(第12/24页)

应该真不行!

    第136章

    有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耿舒宁喜欢靠自己争取该得的地位,却不是不知道变通的倔种。

    蓝盆友愿意跟她联手,这情意她自乐意接着。

    感动之下,岁宁女官那点花花心思再止不住,小手也开始不老实。

    胤禛有些艰难地拦:“朕还有话没说完,还是孝期……”

    他也舍不得叫耿舒宁多喝避子汤。

    耿舒宁堵住他没说完的话,贴着他的薄唇呢喃,“宁儿不会叫爷犯错的,只想回报爷的善解人意……”

    她舌尖微微滑动,咬开了他明黄里衣的盘扣,接着温热的触感就落在他倏然紧绷的皮肤上。

    胤禛喉结不自禁上下滚动,这混账善解的到底是哪个衣?!

    没出孝期,正经敦伦不行,可幔帐里的花样多的是,只要有心,吃饱喝足一点都不难。

    两人一个心痒难耐,一个……咳咳,也没那么坚定,很快衣裳就都善解人意地飞出了幔帐。

    折腾半宿,鸳梦一场。

    翌日一早,养心殿的宫人进来伺候,两人又耳鬓厮磨了好一会子,才带着笑起身。

    一个上朝,一个去漱芳斋,神清气爽各自奔赴属于他们共同的战场。

    *

    临近年底,朝中的大事儿不算多。

    今年虽然下了好几场雪,但有玲珑炉和玲珑炭,还有格外便宜的厚重布匹,百姓们冬日没那么煎熬,也有精力好好收拾房屋,没出现什么被雪压塌房屋伤人的事件。

    准噶尔被灭后,北蒙部落安稳了许多,供应羊毛数量上来了,跟朝廷换了大量的粮食和布匹去,日子好过,部落和部落之间的争斗都少了些。

    南地今年也算风调雨顺,并未发生什么洪涝灾害。

    年底的税银在火耗归公政策的推广下,都如期收了上来。

    早朝一开始,文武百官们无事一身轻,只想着走个过场,懒洋洋地算着日子,期盼皇上封笔,擎等着过个好年。

    允禟就是在这时候站出来的。

    他朗声道:“臣弟有本要奏!”

    “岁宁女官主持选秀一事,为百姓谋福祉,令八旗门户空前进取,是为大功……”

    “自岁宁女官掌管后宫以来,淑贤雅正,才德兼备,令圣上御驾亲征无后顾之忧,得以安坐朝堂,是为天下女子之表率……”

    有的官员从允禟一张嘴,就听出了他的意思,这是要说封后啊!

    脑子灵活些的,并不诧异。

    就耿舒宁在皇上跟前的恩宠,还有她在宫里的地位,老早晚的事儿。

    连阿灵阿和鄂伦岱都只撇撇嘴,掏掏耳朵,毫不意外地听着允禟在那儿替耿舒宁吹。

    倒是刑部尚书耿佳德金表情有些惊喜。

    他还以为封后的奏章,要等出了太后的孝期才能上达天听,没想到这会子襄郡王就奏禀了。

    这要是没有万岁爷的示意,襄郡王绝不敢如此莽撞。

    皇上这是迫不及待要封后啊!

    一想到大闺女得宠更甚,往后耿家在京城的地位水涨船高那是指日可待,耿佳德金恨不能大笑几声,缓解心下的激动。

    可他刚忍不住弯起双眼,就听允禟继续道——

    “臣弟等深感岁宁女官母仪天下之风范,不忍皇兄后位空悬,特奏请皇兄立后,以承祖庙,建极万方,绵延皇嗣!”

    耿佳德金愣了下,随后心里迸发出更为狂热的欣喜,皇上不是要封后,皇上是想立舒宁为嫡后!

    允禟的话音一落,户部尚书富察马齐的弟弟马武,自武官中站出来,扬声道——

    “臣附议!”

    董鄂增寿的堂弟,工部侍郎布凯,紧随其后。

    接着是允禟的表舅礼部笔帖式郭络罗铭保,并十四福晋的阿玛兵部侍郎完颜罗察,都一一站了出来。

    允祉迟疑了下,没有动。

    允祺冲他翻了个白眼,只当自己先前在诚郡王府是放屁,自个儿利落站了出来。

    “臣弟也附议!”

    允祐咬了咬牙,跟着站了出来,接着是迫不及待的允俄、允裪和允祥。

    四个人几乎异口同声,附议了这份奏章,也叫金銮殿上的文武百官都看明白了。

    明显襄郡王早有成算,跟耿家联手,猜度上意,并且还得到了皇上的明示。

    否则这些郡王们不可能一窝蜂地站出来。

    阿灵阿嘴撇不下去了,鄂伦岱掏耳朵的手也握拳背到了身后,眉心拧成了疙瘩。

    法海同样微微蹙眉,封后和立后所代表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身为佟家族人,他不反对封耿舒宁为后,却不愿意耿家越过佟家,成为下一个赫舍里氏。

    他不动声色看向站在最前面的兵部尚书张廷玉和礼部尚书陈廷敬,两个老狐狸都垂着眸子袖着手,睡着了一样,明显是打算中立,不掺和这件事。

    兵部不发声,却有很多武将附议。

    陈廷敬向来是听皇上的,他不出声,就相当于支持了。

    法海扭头看了眼鄂伦岱,想了想,也跟着垂下了眸子,没急着出声。

    佟佳氏的前程,还用不着他这个理藩院尚书来管。

    鄂伦岱身为领侍卫内大臣,才是佟佳氏的领头羊。

    不出他所料,一众附议的声音,被鄂伦岱洪亮的嗓音所打断。

    “臣反对!!”

    “耿氏原为包衣旗鼓人,身份卑贱,即便抬旗,只能归属上三旗汉军旗,祖上亦无战功,封后都属勉强,更无资格立为嫡后!”

    只挂着个国公身份来上朝的阿灵阿紧跟在鄂伦岱后头,声儿比鄂伦岱还大。

    “大清过往皇后皆为满蒙贵女,即便不论战功,血脉也尊贵!”

    “岁宁女官往上倒三代还是汉人,入旗不过两代,满汉不通婚,可为妾,不可为妻,否则有违祖宗规矩,还请皇上三思啊!”

    两人一开口,赫舍里氏、伊尔根觉罗氏、钮祜禄氏和佟佳氏在朝的官员都跟着附议起来。

    乌雅氏和马佳氏还有乌拉那拉氏,在朝中已经无人,但与三家交好的大臣和姻亲也同样站出来反对。

    改任吏部尚书的瓜尔佳观音保没发话。

    左都御史纳兰揆叙也没吭声。

    瓜尔佳氏和索绰罗氏,以纳兰氏为首的舒穆禄氏都没开口,也勉强算得上是中立。

    如此算下来,朝堂上支持和反对的人,大概是对半分,在允禟的一声冷嗤中,开始了热热闹闹的争吵。

    胤禛心知立后不可能一蹴而就,一直没吭声,只淡淡看着底下跟菜市一般,吵得热火朝天,看不出喜怒。

    甚至在阿灵阿和允禟的带领下,都已经开始撸起袖子,问候起各家早就入了土的祖宗,比大集上讲价的还要接地气。

    苏培盛提前得了主子吩咐,仔细看着滴漏。

    估摸着过去半个时辰后,他立刻站出来,扬声道——

    “万岁爷口谕,立后事关国体,兹事体大,各位爱卿皆可进折子上书己论,此事过后再议!”

    “退朝!”

    *

    下朝后,允禟等人求见皇上,阿灵阿和鄂伦岱怕他们私下里进什么谗言,也嚷嚷着要进御书房觐见。

    胤禛谁都没见,只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晚安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是一场心灵的漫游,每次都能让人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