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的父母穿越了》120-130(第16/19页)
,亩产也只有三十斤!”
袁淼瞠目结舌:“我前几天到周边的郊区转了转,魔都附近农村小麦种植的时间跟你们那里一样,也是十月上旬和中旬播种,次年五月六月成熟,但是亩产能有六七百斤!”
谢云溪愣住了。
十倍多差距的亩产!
难怪这里的人们经常饿肚子了!
“你现在能查到魔都附近的小麦是怎么种植的吗?”
袁淼搜索了一番,把手机传给了谢云溪。
谢云溪看过后摇头:“这没法比!这里耕地的农具只有一种,要么人拉,要么牛拉。连耙都没有,而且肥料通常只有人畜粪便和草木灰等。”
袁淼将前几天看过的农具图片给谢云溪看:“这几种农具,在这边的农村个别还在使用。应该比你们那边的农具效率更高。这些都是不用借助现代机械就能制作的农具。”
谢云溪看过后点头:“你把制作图片找出来传给我吧。我让这边的工匠看看。”
袁淼答应了,将图片搜索出来打印后传给谢云溪。
第129章 第129章 农事
谢云溪看过后收了起来:“你再查一查华北地区三四五月间种植的农作物除了小麦和棉花以外, 还有哪些?”
袁淼将搜索查到的结果告诉了谢云溪:“还有玉米、花生、甘薯等。”
她把手机传了过去。
谢云溪仔细看过后,又把郴州这边他们名下的土地情况告诉了袁淼,母女俩人商量了许久。
北地这里最主要的口粮粟米要六月中下旬才开始播种, 一般是在小麦收割之后。
但是北凉南下的时候正是麦子播种的时节, 种地的农户们要么跑了, 要么被杀, 地都荒下来,麦子已经错过播种季节。这个时节地里能替代种植的只有玉米甘薯等。这两种农作物在北地还没有出现, 种子只能依靠袁淼传递过去。
不过,袁博文和谢云溪名下的土地虽然不少,但是整个北地有数百万人口,光晋州郴州和贺州就有将近百万人口, 他们名下这些土地可养不活那么多人。
谢云溪说:“我去找张时文,让府衙出面, 倡议农户们一起种植。”
袁淼点头:“种子的事情交给我。”
粮食农作物有了替代,经济农作物就种棉花和花生。原本袁博文和谢云溪就打算大量种植棉花。
北地的气候与华北一带差不多,他们也打算在这里的四月中下旬开始种植棉花。
母女俩又把棉花的种植过程捋了一遍。
谢云溪记了下来。第二天,她又去了十里坡。把郴州附近的土地情况都摸清楚后, 谢云溪就来到了府衙。张时文连忙请她上座。
“张大人,我今天过来,是想问一问春耕的情况。眼下已经开春,不知道各位大人对接下来的农事是如何安排的?”
张时文在晋州的时候原本就是通判,管着粮运、家田、水运等事务, 算是晋州仅次郡守的存在。
北凉还没有打到晋州的时候, 晋州的郡守就跑了,张时文就被关正和袁博文提了出来,管起了晋州府衙事务。现在又管着郴州府衙事务。
年还没有过完的时候, 张时文就已经在头疼来年开春的事情,现在更是愁得头都要秃了。
北地这里适宜的农作物不多,往年地里这个时节都种了小麦。现在光秃秃一片。对于能种什么,他和府衙几位大人商量了许久,也没有结果。
但是绝对不能就这么空着,现在的米粮价格已经很高了,等到了种上粟米之后再收获,那是大半年之后的事情,这期间人们吃什么?
没吃没喝,局势就得乱。
张时文皱着眉头:“我和府衙几位大人商量过了,贺州那边沿泗水河可以种些稻米,郴州和晋州这边可以考虑种些短时期就能收获菜,等到了六月中下旬了,再种粟米。”
谢云溪明知故问:“光种菜怕是不行吧?”
张时文不吭声了。在座其他几个大人也都锁着眉头。
都知道光种菜,没有主粮,不行。
胡仲之叹了口气说:“种了菜,总比让地空着好啊。”
晋州的主薄孙大人也调到了郴州来,他皱着眉头:“晋州郴州下头的村落都没多少人了。”
种地的农户都跑了。
谢云溪说:“这个不要紧,开了春,天气暖和起来,农户们会陆续回乡的。”
但前提是,这些人还活着。
“我和袁大人以前游历海外的时候,见过当地的农事,他们那里种植粟米和黍米的并不多,小麦和稻米倒是种了不少,不过,这两种农作物的收成,他们那里比我们这里要高多了。”
张时文眼睛亮了。
“袁夫人,你们游历的海外在哪里?”
他早就对袁博文和谢云溪话里的海外感兴趣,奈何每次询问,都没能得到答案。
谢云溪笑着说:“我记性不好,上了船只知道是往西,具体到了哪里?行了多远?并不清楚。”
张时文的眼神黯淡下来。
胡仲之等人没有怀疑。女人嘛,见识短,能知道是往西就已经不错了。大海茫茫,多的是连方向都分不清楚的人。
谢云溪把众人的表情看在眼里,又说:“除了这几种农作物,他们那里还有一些我们这里并没有的农作物,其中有玉米甘薯和花生等就是这个时节播种的……”
谢云溪的话音还没落地,张时文就站了起来:“袁夫人,这几种农作物,你们在大顺见过吗?知道是如何种植吗?有没有带种子回来?”
谢云溪笑着摇头:“我们没有在这里见过玉米甘薯等这几种农作物。不过我们从海外带了些种子回来。不仅这几种农作物的种子,他们那里种植的小麦和稻米等种子,我们也带了一些回来。”
张时文喜不自胜:“好!好!袁夫人,您刚才说的玉米甘薯和……”
胡仲之连忙接上:“花生!”
“对对对,花生!这几种农作物长的什么样子?如何食用?怎么种植?”
谢云溪一一说了。尤其是玉米和甘薯,她描述得很详细。
这两种农作物都可以当主食,产量不低,种好了,替代粟米完全没问题。
她喜欢吃玉米,甘薯虽然不那么喜欢,但是甘薯的产量高啊。这里的穷苦人家都拿米糠当主食了,甘薯比米糠总是要好些吧!
她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好几年,但是仍然不习惯把粟米当主食。
种了玉米和甘薯,收获之后就到了小麦和的播种季节,到时候,她再让女儿把现代优良的小麦种子传过来。
粮食产量一上来,饥荒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张时文等人听得很仔细,恨不得立刻就看到玉米和甘薯这两种农作物。
“不过,玉米从播种到收获约要八九十天左右,甘薯四个月左右。若是种了这两种农作物,那地里就不能种粟米了。”
张时文等人一下子愣住了。面面相觑。
大家都没有见过玉米和甘薯,但粟米是吃了许久的,突然不种了,这行吗?
谢云溪又笑着说:“这两种农作物的产量都不低,玉米的亩产可以达到五百斤左右,甘薯的产量更高,亩产能达到千斤左右。”
“四月中旬下旬就可以播种,玉米九月左右就能收获,刚好能接着种小麦。我们从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