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的父母穿越了》120-130(第6/19页)
在又是他们在管,北地许多人闻声而动,都在往这边过来。
这些人身强力壮的可不少,要是能收纳到军中,无疑能增强他们的实力。
自他们进郴州以来,军中的士兵已经补充了不少,如今各主将麾下兵力都已经过了八百,新兵营也陆续有人加入。
现在他们不缺钱了,再增加些兵力,也养的起。想要在眼下的乱世里有更多的话语权,实力自然是越强大越好。
第二天,袁博文就把袁归叫过来,让他先把棉衣和粟米这两种年货发放下来。又商量定下来冬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谢记粮行三天打折销售活动。
袁归高兴说:“好,我马上让人把棉衣和粟米发下去。”
这件事情的风在统计尺码的时候已经在吹了,几个铺子的伙计天天翘首以盼了。虽然他们每个人都已经有一件棉衣,但是棉衣没人嫌多。家里父母兄妹好多都只有一件夹衣,冬天里,不到非不得已,连门都不敢出。
多出来一件棉衣无论给谁穿都可以,甚至有人都盘算着领到后,将里面的棉花取出来,改做成几件家里孩子能穿的棉衣。
棉衣和粟米被搬了出去。袁博文正要去找张时文商量粥棚事宜,姚青山找了过来。
袁博文让人上茶:“这几天我抽不开身,连府里都没有回来了,怠慢了!”
姚青山连忙说:“袁大人事务繁多,原是我们打扰了,这几天幸亏有袁夫人帮忙医治,莲月和琴儿才能康复,我实在感激不尽。”
他早就知道谢云溪所说的是托辞了,但是他一直装作不知道,就是想见袁博文一面。
直到昨天见到大批将士进城,他这才明白袁博文这些天不见踪影的原因是什么了。
那可是北地十六州之一的贺州,前几天袁子虚还坐在这里跟他谈笑风生,几天不见,人家就打下了贺州!贺州那里,可是驻守了不少北凉骑兵。
郴州商会陈会长等人对袁博文惧怕,他一直不以为然,昨天做实惊了一下,也立刻明白,他是不知者不畏惧。
想着自己心里那些算计,姚青山有些胆寒了。
袁博文淡淡笑着:“琴儿她们没事就好。我听云溪说,你前些时候在谢记的铺子里买了不少东西。那谢记是云溪名下的铺子,你以后过去,提前说一声,看上了什么,只管跟铺子里的伙计说。”
姚青山连忙说:“怎么能行?是我看到布庄的东西,实在是好,这才忍不住买下。袁大人和夫人眼光实在是好,这棉花和棉布属实是好东西啊。”
袁博文笑着点头:“我们当时看到棉花棉布,也跟你的想法一样,所以连种子都带过来。我听云溪说,你觉得我们的棉布定价低了,是吗?”
姚青山不敢抬头,但是有些事情已经在他心里盘算了多日:“这棉布丝毫不逊色寻常绸布,尤其做成棉衣,暖和舒适。绸布在那边,最寻常都要□□两左右一匹,运到北地,至少十两银子一匹。谢记的棉布才定四两银子一匹……属实低了些。哪怕翻一番,这个价也不算高的。”
“我们对这些不太了解,初始定价并没有多想,就比着麻布和葛布来了。现在郴州和晋州已经再卖了,不好再涨价。其他地方,还没有开始卖,云溪说,你名下的铺子可以帮忙售卖,是吗?那这个价,该定多少?”
袁博文说着,看着姚青山,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
姚青山早就想过这个问题,话脱口而出,“六到八两银子一匹,完全没问题。我姚家在北地的布庄都可以售卖!”
“棉衣呢?”袁博文又问。
“棉衣的价也低了些。”
姚青山讲了眼下保暖防寒几种方式。貂裘皮草等之类最好,但也最贵,一般人家根本买不起,其他几种都没有棉衣好,他建议棉衣在原价再加一到二两银子。
袁博文看着姚青山,心里虽然对他报出价格很吃惊,但是也知道他说的是实情。这里的人们,冬天确实过得很难,许多人一到冬天,干脆就不出门了。
但是今年不一样,到处都在打仗,不出门有可能就死了。北凉进城,可不管那么多,能抢的全抢了,他们杀人可不会废话。
现在南边的西宁都已经沦陷了,最终打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好。但是粮价和布帛的价格绝对会涨。
以前二三十文一升的米粮,到了战时,翻两三番都不稀奇。布帛涨起来虽然没有粮食那么凶,但是按照以往的行情,铁板钉钉一定涨。
“那棉衣就各涨一两银子吧!”袁博文拍板定下了。
在原价的基础上涨一两银子,相当于他们的利润又多了两千元左右。
“棉布棉衣在姚家布庄出售,我们谢记每匹让利八钱银子,棉衣一件让利五钱银子。姚掌柜,意下如何?”袁博文笑着问。
姚青山愣了一下:“这如何能行?这让利太多了!”
他提出姚家帮忙售卖棉布棉衣,是想跟着袁府喝一口汤的,但昨天他已经不打算喝这口了,只要能跟袁府打好关系,就已经很好了。
郴州商会的那些人,包括会长,就在想方设法跟袁府搭上边,搞好关系,他以前不以为然。现在再不醒悟,那就是蠢了。
要是让商会的那些人知道袁府准备拿出棉衣棉布在其他地方售卖,一定会挤破了头,不要一点儿好处就接下了这件事情。
袁博文笑着说:“我也不能让你白忙一场。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谢记布庄的掌柜现在是袁归,你也认识他,你要多少货,具体怎么做,你们商量。”
姚青山推了一会没推掉,只得答应了。
一匹棉布能得八钱的利,这跟南边那边的行情一样了。这个让利当然不是随口喊出来的。
他背心又出了一点冷汗。
袁博文又说:“我听说姚家在贺州那边有一家铺子,是吗?”
“是有一家布庄,不过北凉人进城之后,那铺子就关了。”
袁博文看着姚青山,“姚掌柜,我这儿有件事情,还想请你帮个忙。”
姚青山吓了一跳。“袁大人,您快别这么说,有什么事要我去做,只要是我能够做到,必会竭尽全力。”
袁博文笑着说:“也不是什么大事,贺州的北凉人现在没有了,那边的姚家布庄能不能暂时卖些粮食?”
“年底了,我们谢记粮行准备在郴州和晋州进行三天的促销活动。你们姚家在贺州的粮行能不能同时同步?”
姚青山顿了顿。
谢记粮行年底促销?姚家粮行同时同步?这年头的粮食可不好进来,跟谢记粮行同时同步,这不是要亏吗?郴州城内,谁的底气有谢记这么足?如果促销力度太大,姚家再有钱,也不敢接。
“当然,我也知道眼下米粮的行情,粮商们买到手的价也不低,让姚家粮行跟谢记同步,是强人所难。不过,姚家粮行在贺州促销三天的粮食由我们谢记来承当。你看,这样行不行?”
姚青山愣住了。
袁博文感慨说:“这年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啊!眼下要过年了,米粮便宜一点售卖,让大家吃上口热的,过个年吧。”
姚青山一时间觉得喉咙有些堵了,连忙起身作揖行了个礼:“袁大人一心为民,姚家粮行能够跟谢记粮行同步一起,这是姚家粮行的福气。三天同步促销,姚家必定做好。米粮无需谢记承担!”
袁博文扶了姚青山一把,笑着说:“我知道姚家也不容易,你们能出铺子和人手就可以了。米粮还是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