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文学 > 古代言情 > 本宫不偏心

250-2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本宫不偏心》250-260(第18/36页)

偷偷的去看康熙的脸色。

    实在是九格格的这一场戏,有点儿太过于挑战了。

    大清以孝治天下,无论程三娘多是顺从朝廷律法,从她和后娘斗智斗勇这儿开始,她就已经是将孝道给扔到一边去了,若说是后娘不值得孝敬,那亲爹……从最后的结局来看,她也是没放过的,相当于是挑战了做父亲的权利。

    若是康熙一个震怒……乌雅秀贞暗暗沉思,自己这皇贵妃的位置才坐了不到三个月,也不知道能不能换九格格安然无恙。

    良久才听到康熙招呼道:“九儿,到朕跟前来,你且先说说,你这出戏,是要表达个什么意思呢?”

    九格格上前来,对上乌雅秀贞担心的视线,先露出个笑容来算作安抚,然后才给康熙行礼,笑嘻嘻的:“汗阿玛是天底下第一聪明人,岂能看不出来?现下来问我,不过是想听听我的见解?那既然汗阿玛问了,我肯定不能隐瞒的。”

    “这出戏,明面上的东西大家都能看出来,就一个意思,朝廷禁止裹脚。内里的意思,第一,为你好的,不一定是真的为你好。第二,人出生之后,虽说得父母教养,承父母恩情,但也大可不必将自己一辈子耗在这上面。”

    九格格直言不讳,旁边平妃都忍不住倒抽一口冷气,又忧心忡忡的看乌雅秀贞,九格格这实在是太大胆了些,该不会一会儿被康熙给训斥吧?

    乌雅秀贞伸手捂住额头,只觉得有些头疼。

    康熙神色淡淡:“九儿觉得孝顺不对?”

    “孝顺没有不对的,身为子女,若是连父母都不孝顺,那日后心里也必然没有信念,仁义礼智信,缺一不可。但是孝顺可以,孝顺前面,却是国家大义。”

    九格格又说道,乌雅秀贞本来正在头疼呢,这会儿猛然间眼睛就亮了。

    九格格接着说道:“国家应该大于小家庭,我知道民间有些地方,宗族甚至比当地官府都还要……有权势,这是不对的。任何人,既然生在大清,身为大清子民,那就该是国法重于家法……”

    九格格之前曾为义诊去过更偏远更穷苦的地方,有些地方,那真的是,只有宗族,没有衙门。

    就比如说,朝廷对于通奸的规定,是男女都有处罚。但到了宗族里,那就只是女人沉塘,男人没事儿。

    沉塘这事儿,九格格是深通恶绝。

    宗族的力量大过朝廷的力量,这绝对是不行的。

    九格格引经据典,又将自己之前所见所闻拿出来做佐证,只证明一个事儿,一个朝廷,只能容许一个声音。朝廷律法既然存在,那宗族里面,就不该有第二个声音。

    什么父权,都比不上朝廷律法。

    只着重突出一个律法的重要性,只强调一个律法的唯一性。

    乌雅秀贞哪怕是不懂朝政,这会儿也觉得九格格说的,必然是对的。她脸上也不自觉地露出几分笑意来,看来,她今儿是不用将自己的皇贵妃金册给拿出来了。

    胤禛等人也在附近,这会儿就忍不住上前:“汗阿玛……”

    不等他开口,康熙就摆摆手,顿了顿才说道:“此事,随朕到乾清宫来,咱们仔细说说。”

    康熙领着人往乾清宫,那拉氏才赶紧过来扶着乌雅秀贞:“额娘您别担心,九妹妹不会有事儿的,我刚才听着九妹妹那些话,都觉得九妹妹说的十分在理。既然是为大清好,汗阿玛又不是个不问青红皂白的,哪怕是这戏剧不好,汗阿玛也顶多只是训斥九妹妹几句。”

    训斥和责罚,那可不一样。

    再者,又有胤禛在呢,胤禛这人护短的很。他若是愿意护着,就能像是当年护着十四一样,宁愿自己受伤,也要拦着康熙,只可惜,十四不识好赖。

    但九格格可不同,九格格和胤禛亲近的很,兄妹两个感情深厚,胤禛必然是要拼着命护着九格格的。

    乌雅秀贞笑着摆摆手:“我知道,你九妹妹一开口,我就知道这事儿怕是稳了,这戏剧,说不定也还能在民间演出,不过,大约到时候是要略作改动。”

    顿了顿,她忍不住又重复了一遍:“国法大于家法,这话说的,你九妹妹是当真深思熟虑了。”

    她让人给戏班子打赏:“辛辛苦苦唱这半天了,赏。”

    有小太监忙端着托盘送过去,上面摆放了些金银,还有些首饰之类的,金银是早就准备好的。首饰是乌雅秀贞刚从身上摘下来的,每日里带着这些累累坠坠,也就是为了这会儿打赏人用。

    乌雅秀贞这边一动作,剩下的惠妃宜妃等人,也都开始打赏了。

    扮演程三娘的人原本正跪在地上忐忑呢,听着前面这动静,这心里松口气,眼眶就忍不住有些发红了,今儿这一关,怕是过了。

    中午九格格都没出乾清宫,午饭还是御膳房送过去的。

    乌雅秀贞打发了四福晋她们先回家,只自己在永和宫等着。等到半下午,九格格才算是回来,胤禛和六阿哥,还有十三阿哥陪在身边。

    九格格这一进门,乌雅秀贞看见她脸上笑容,就知道今儿是没大事儿了,心里松口气,也忙忙吩咐人准备茶水点心了。

    九格格笑嘻嘻的来请安:“额娘,没担心我啊?”

    “我还用担心你?你这不好好的吗?怎么,你汗阿玛没责骂你吧?”说是不担心,但还是多问了一句。

    九格格摇头:“没有,汗阿玛就问我,如何能确保,让这国法大于家法。”

    道理简单,人人都懂,但是实行起来却是难得很。再者,大清又是满人入关,本身汉人就不服管,汉人自有一套管理自家人的规矩,这些规矩,满人光是学都学了两三代了。

    也就是到了这会儿,才算是满人汉人的规矩,都融合在一起了。早二十年,还满汉不通婚呢。

    汉人呢,又多是族群而居,再有县官不如现管的说法,种种情况叠合在一起,就会出现家法大于国法的情况,甚至许多人,连外面衙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

    但凡家里有什么事儿,甚至邻里争执之类的,都只会找族长,根本想不起来去告官。民间又有说法,衙门朝南开,没钱别进来。

    总之一句话,想要百姓将国法看的比家法重,这事儿的难度不小,不亚于让汉人承认满人才是正统。

    他们父子父女,就是在乾清宫商议这事儿。九格格呢,就一个主意,将自己的戏剧给推行开来。但也有不认同的,觉得在没有十足把握之前,先挑衅了父权,只会引起民间反弹,到时候怕是弄巧成拙。

    别说是推行朝廷律法了,先让百姓觉得你这一套就是错的,乱了三纲五常,坏了孝道伦理,打从心底反抗反驳,再加上九格格那皇室出身的身份……那岂不是更不认同朝廷的管制了?

    【作者有话说】

    新文《朕的大清亡了》开了哦,欢迎大家收藏点击观看~~~么么哒,爱你们~~~~

    第256章

    这出戏有问题,但又不是说完全不能通过。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三阿哥就被叫进宫了,不光三阿哥,还有六阿哥,还有十阿哥,还有十五阿哥,十八阿哥。

    之所以是这几位,那也是有缘由的。无论三阿哥性子如何,至少他这文采方面,那确实是兄弟里面比较突出的。六阿哥则是一个稳重,更擅长律法方面的事儿,既然是要推行律法,那六阿哥也必然是有一席之地的。

    十阿哥是因着在京城看的戏多,能看出来什么戏比较受欢迎,什么样的不太受欢迎。朝廷已经是有过经验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晚安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是一场心灵的漫游,每次都能让人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