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文学 > 古代言情 > 本宫不偏心

280-29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本宫不偏心》280-290(第5/36页)

胤禛正说着话,忽然想起来个事儿,就笑道:“正要有个好消息想和额娘想通通气儿,舅舅在福建那边,也算是立功了,我就打算,将乌雅家抬旗。”

    乌雅昌吉守孝之后就又去了福建那边,这么些年,苦劳是足够的,功劳也算有了。

    听着这消息,乌雅秀贞先是惊了一下,随即就忍不住红了眼圈:“真的要抬旗?”

    胤禛点头:“君无戏言,朕今儿既然和皇额娘说了,那这事儿就是定下来了,只等着圣旨下来了,皇额娘可提前给乌雅家送个口信,让做好准备。”

    抬旗是要谢恩的,到时候家里要准备香案,准备大礼服,准备祭祀,还要准备香火。再者,入了旗,还需得和旗主走动,需得和旗主来往,这都是事儿。若是能提前准备,到时候也不用仓促了。

    乌雅秀贞忙忙点头:“好好好,我这就派人和你舅母说一声。这可实在是,太好了,你真是愿意的?可没有看我面子?”

    胤禛笑道:“皇额娘,我在心里难不成是那徇私之人?真是因着舅舅有功劳,再者,这事儿就算是看皇额娘面子,也是应当的,皇额娘可是生了个皇上的,如此功德,难道不值得抬旗吗?皇额娘并不用担心有人会说闲话什么的,朕必然会处理好的。”

    胤禛果然是先通个气,转头朝堂上就下了圣旨,给乌雅家抬旗。

    其实,以胤禛那急躁性子,等到如今,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他本来是登基时候就想到这事儿的,但那时候要守孝,再者朝堂上事情多,若是贸然抬旗,难免会引起别人议论——才做了皇帝呢,什么政绩都还没有,就光想着给自己提高出身了?

    胤禛也是有心气儿的人,做皇帝嘛,想要让人心服口服,就不能光做些那面上功夫,你得有正儿八经能拿得出手的政绩。

    现如今雍正五年,胤禛觉得,自己的政绩,还是能拿得出手的。

    所以这抬旗的事儿也是顺理成章了,不光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也是为让乌雅秀贞高兴。皇额娘一把年纪了,有个能让她开心的事儿不好吗?

    这圣旨果然也没得到什么阻碍,开玩笑呢,大家又都不是傻子。

    那古往今来,登上了皇位之后,给自己的母家抬身份的少吗?更何况这八旗,抬旗,出旗,这都是寻常事儿。所以顺顺利利的,乌雅家就被抬到了镶蓝旗,镶蓝旗原本不属于上三旗。

    但偏偏运气好,当年胤禛在雍亲王府的时候,并未做皇上的时候,康熙就将这镶蓝旗赐给了胤禛。于是一朝龙腾,胤禛做了皇帝,这镶蓝旗就跟着水涨船高,变成了皇上最亲近的八旗之一。

    风水轮流转,镶蓝旗的地位就成功的往上窜了。

    现下乌雅家抬入到了镶蓝旗,这身份地位可就也奠定了。

    乌雅昌吉特意请了假回来祭祖,乌雅夫人也进宫来谢恩。他们一家是匆忙从福建那边来的,进宫谢恩的时候也没忘记给乌雅秀贞带那边特产。

    乌雅夫人面庞都黑了不少,但皮肤状态看起来竟然是很不错的,细嫩细嫩的,黑也有黑的好看。

    “那边的人多信鬼神,每年到了年初,就有游神会……”乌雅夫人兴致勃勃的和乌雅秀贞说那边的风土人情,但是吧,你说他们信鬼神,他们对鬼神又有一种很奇怪的态度——有用了就信,没用就不信。而且,一件事儿若是自己想做却得不到鬼神支持,那就一直问,问到鬼神支持赞成。

    说是信鬼神,倒不如说,是信自己心里的鬼神。

    当然,这种地方,也是……藏污纳垢比较多的地方。但凡信鬼神,就必然有冒充鬼神的。朝廷每隔几年都要清掉一批野庙,不允许信拜。能留下来的,才是得到承认的,才能参加游神会。

    乌雅夫人还说起来妈祖庙,当地最相信的就是这个了。

    正说着话,九格格回来了,见了人,就笑眯眯的打招呼L:“几年不见,舅妈看着又年轻了些,可是那边水土养人?要不然我怎么觉得舅妈的脸色更好了些呢?”

    乌雅夫人就笑道:“那边的水土再好,也比不过家乡的一缕风。说起来,小九儿倒是出落的更好了,这瞧着英姿飒爽的,你两个表妹听说了你的事情,别提多后悔了,总说自己嫁人太早了些,若不然,也能跟着小九儿你混了。”

    “现下也不晚啊,她们若是想做事儿,就总有机会的,慈济院,纺织厂,医院……现在医院也是对外招收女医生的,医院会进行专门培训,所以原本不会医术也没关系。通过培训的考试了,就能有差事做。”

    九格格笑眯眯的说道,现在朝廷已经命令各地的医署改变定位了,原本的医署呢,是为朝廷树收集草药,关注民间病情,也防止有疫情的发生之类的。但现在,但凡医署,都要扩建成医院,朝廷医院。

    也就是与百姓上门看病,原本的医署是绝不会管的,可现在却是不能拒绝的。

    各地都有医院,若是有女子想要找差事做,也可以到这医院里去应聘。

    还有这纺织厂,纺织厂基本上各地也都是有的。七格格原本的纺织厂是以羊毛和棉布为主的,但随着改革纺织机的出现,江南川蜀福建广东等地方,也都有各自的纺织厂出现。这些纺织厂,多是以丝绸为主的。

    因着纺织方法不同,就算是原材料差不多,纺织出来的布料也是不同的。

    胤禛年前就已经取消了不同阶层使用不同布料的规定——其实这些规矩都是从唐宋,还有前朝给延续过来的。皇族穿什么样的颜色布料,商人穿什么布料什么颜色,农民穿什么,都是有比较严苛的规定的。

    但自打康熙晚年,这民间布料喷涌而出,各式各样都有,百姓的选择余地多了,自然那也就不局限于那几种了,就算是朝廷有规定,但这种事情向来是民不告官不究……但民要告,一揪一个准儿。所以,百姓私底下穿得多了,衙门也有许多这方面的烦恼——重判吧,百姓不服,他们识字的都少,更不要说看懂朝廷律法了,不知法不犯法是不是?轻判吧,事儿太多。

    于是,胤禛干脆下旨废除了这些方面的规定,愿意穿什么就穿什么吧,当然,有些底线是不能放下的,比如说这朝廷的官服,还有皇上的龙袍,亲王郡王的衮服这些,民间绝不允许仿制,否则就是谋逆。

    因此到现在,民间就很有几分自由,这也是各地纺织厂喷涌而出的间接原因。

    乌雅夫人听着九格格的话,就笑着点头:“那我回头给她们写信,看她们愿不愿意,反正现下她们也生了孩子,孩子自有奶娘照看,自己倒是有大把空闲时间了,若是能做些事情,也是好的。”

    九格格没说话,只问起来乌雅家其他人。

    寻常亲戚之间的寒暄,乌雅夫人也是五六十的人了,精力没那么好了,坐了片刻,熬不住了,就起身告辞了。

    乌雅秀贞这才转头看九格格:“怎么现在过来了?是去了养心殿?”

    “不是,是去了公主所。最近淑慧不是要嫁人了吗?打算给她添妆。”淑慧就是允礽的女儿,刚进宫的时候是十二岁,现如今已经十七,年初定下来的婚事,是嫁到蒙古那边。

    人她自己也是见过的,允礽也见过,父女两个都愿意。

    婚期就是这个月,到时候是要让弘皙送嫁的。现如今,淑慧正在公主赶制嫁妆,虽说这大礼服是内务府准备,但自己多少要做些荷包香囊之类的,到时候可以用来送人,或者赏赐人。这些东西明面上说是公主亲手所做,但实际上,多是最后收个尾。大部分的,还是针线给做的。

    九格格笑道:“淑慧现在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晚安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是一场心灵的漫游,每次都能让人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