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重生之康熙荣妃》260-270(第3/15页)
西鲁克氏和马氏紧紧跟在宜敏身后,为她挡酒应酬,她们都是亲王福晋,丈夫还是康熙的亲兄弟,因此她们如今在宗室里女性中地位极高,自然没人敢太过放肆。
裕亲王福晋西鲁克氏是蒙古镶蓝旗人,族中在蒙古巴林地方颇有势力,不过在朝为官者也不少,裕亲王福晋的阿玛明按涂原为顺治身边二等侍卫,后来下放地方先为浙江知府,一年后升任守巡道员,再三年累功升至游击将军,如今已经是正二品兵部侍郎,称得上是位高权重了。
恭亲王福晋马氏,其父马义仓原本五品吏部员外郎,后升任四品郎中,女儿指婚恭亲王后,历年累功升至三品通政使,是个极为清贵的职务,加上有马佳氏的关系在,倒也仕途顺遂。
看着身边的两人,宜敏心中颇为感叹,这是受她影响最大的两个女人,原本西鲁克氏嫁给福全后,生过二女一子,全都幼年夭折,她自己也哀毁过度,缠绵病榻,自此便极少出现在人前,王府诸事皆交给侧福晋瓜尔佳氏主持。
对于西鲁克氏她仅仅是救下了昌全,便足以改变这个女人的一生,因为她与福全感情极好,即使前世因为孩子的事情不问世事,即使侧福晋生下了承爵的王府继承人,福全也不曾让人动摇过她嫡福晋的地位,如今嫡长子还活着,那么西鲁克氏根本无需她多做其他改变。
而马氏却不同,前世的马氏虽然也是常宁的继福晋,但是却挡着一个与常宁情深缘浅的嫡福晋,纳喇氏前世与皇后赫舍里氏是闺中密友,在指婚之前就在赫舍里氏的牵线搭桥下与常宁相识,等康熙指婚之后自然感情深厚,偏偏纳喇氏是个福薄短命的,没两年就得了急症没了,死在了最美的年华里,留给常宁一辈子的惦念。
后来被指婚进门的继福晋马氏自然不得常宁待见,除了大婚那段时间,其余时候都与她相敬如宾,若非马氏运气好,大婚没多久就生下嫡长子,恐怕连落脚的地都没有了。
今生宜敏早早就盯上了赫舍里氏,自然不会漏过纳喇氏,这个不过十六年华便香消玉殒的女人称得上是赫舍里氏的最大助力,为了她,常宁一直对赫舍里氏恭敬有加,即使赫舍里氏难产而亡,常宁也暗中对太子颇多照拂,
通过一些暗示与引导,纳喇氏早早就对母族的一位表哥芳心暗许,自然对赫舍里氏想要为她与常宁牵线的提议不乐意,偏偏这种事她也不敢跟赫舍里氏通气,结果阴差阳错之下还是被康熙指婚给了常宁,顿时满心怨愤不甘,更是看不上纨绔浪荡的常宁。
这段前世堪称凄美的感情被宜敏横插一脚,从此走向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不过纳喇氏也因为时不时与常宁打架干仗,导致频繁召太医入府,倒是避过了那场要了她命的急症,和离之后也在宜敏的安排下,与那表哥到江南之地双宿双栖。
最终得益的马氏其实早早就与宜敏相识,只是不为外人所知罢了,常宁的性格爱憎分明,只要马氏能拿捏住他,那么常宁就能为宜敏所用,事实证明她的计划很成功,马氏如今地位稳固,成婚十多年一直与常宁感情极好,没有经受感情折磨的常宁不会自暴自弃,将来也会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她可没忘记康熙的两个兄弟未来都是会手握兵权,领兵出征的,不知会有多少马佳氏儿郎在他们手底下听命,他们只需稍加照顾,下达命令时有所侧重,就能多不少儿郎从战场上安然归来。
宜敏跟着康熙游走在大殿之中,时不时与官员夫人寒暄,她本就提前调查过这些人的背景,加上前世的记忆加成,自然很快就能与对方相谈甚欢,即使遇到与自己立场相悖之人,也绝不会冷脸相待,毕竟身为皇后就有超然其上的心胸气度,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只要她一直屹立不倒,这些人难保不会有一天成为自己人。
一场赐宴从黄昏一直持续到华灯高悬,许多人酒后难免出现各种失态,但是康熙都很是宽容大度地视而不见,毕竟喝喜酒就该敞开来喝,醉了不是很正常吗?
最后就连康熙都有些喝高了,拉着明珠等心腹开始高谈阔论,若非瞥见他眼底还有一丝清明,宜敏还以为他真醉了呢!她两辈子加起来就没见康熙真正喝醉过,他的自控能力向来惊人。
于是,这场盛宴在持续了足足两个多时辰后,终于在宾主尽欢中落下帷幕,大多数人走路都有些飘忽,在自家夫人的搀扶下摇摇晃晃地走了出去,等出了宫门自然有马车接送,至于彻底喝倒下的人却是一个都没有,毕竟谁也不是愣头青,在皇帝面前有谁敢真正醉倒呢?
第263章 母仪天下(十二)
康熙躺在坤宁宫的美人榻上,满身的酒气熏的宜敏皱眉不已,接过一旁宫女递过来的热毛巾,为他擦拭脸和脖子,无奈地道:“皇上起身更衣可好?不然这身衣服睡着容易硌着。”
康熙翻了个身,一手揽住宜敏的腰肢,将头靠在她腹部,闷闷的道:“敏儿,朕不想起,头疼得紧!”
宜敏看着他紧蹙的眉头,没好气地道:“谁让皇上喝那么多?过去不是都控制的挺好,今儿居然喝上头了,能不难受吗?”却还是伸出手在他头上的穴位上压按起来。
康熙仰起头享受着宜敏的按摩,双手箍住她的纤腰,低声呢喃道:“朕高兴啊!这么多年了,朕终于能将你正式娶过门,从此生同衾、死同穴,再也不分离。”
宜敏手微微一颤,缓了缓,便换了个位置继续压按,没有开口回应,心中却泛起涟漪,生同衾?死同穴?王实甫这句话确是美好,不知收买了多少天下有情人的心?叫多少女子心甘情愿从此画地为牢,为了夫君奉献一生?
但是有多少人能看透西厢记中得益的只有一个穷书生张生呐!崔莺莺牺牲了名节、放弃了疼爱自己的父母,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家族,整个故事以一个名门闺秀的牺牲奉献来成就了的所谓爱情,宜敏嗤之以鼻!
康熙怕是最近话本子看多了,或者是读多了纳兰性德即将编撰完成的《饮水词》书稿,真把自己当称诗词话本里的情圣了?哄哄后宫其他女人大概管用,自己这里就免了吧,她好不容易才控制住满身的鸡皮疙瘩。
天下男儿皆薄幸,即使因那句“一生一世一双人”而名动天下的纳兰性德都不例外,在悼念原配夫人卢氏之时,并不耽误他续娶了官氏,还有颜氏为侧,面对友人介绍的江南名妓沈宛同样来者不拒,甚至将之接到京城金屋藏娇,这位根本不曾如诗词中那般深情真挚!
前“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性德是世人眼中情深不寿的代表,在宜敏看来却不过是个伤春悲秋的才子,他的才情或许绝世,痴情却是未必。他自以为的深情在明眼人看来不值一提,纳兰性德在康熙身边当了许多年的御前侍卫,平日里也与巴克什和巴图鲁称兄道弟,宜敏对他也算了解颇多。
在宜敏看来纳兰性德是个极为矛盾的人,身为纳兰明珠的长子,是满人少有的进士出身,更是正三品一等侍卫,随康熙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平日里与康熙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又打心眼里厌恶官场的庸俗虚伪,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孤傲之气,也许正是这种矛盾的出身和思想才令他迸发出无数的灵感吧?
宜敏同样对他的诗词爱不释手,但是却不欣赏他本人,对于康熙曾经拿着纳兰性德的诗词来哄自己的事情更是深恶痛绝,明明就是后宫三千粉黛的帝王,偏偏在自己面前戴上了情深似海的假面具,简直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