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重生之康熙荣妃》300-310(第7/12页)
默默对比了一下前世记忆,今生姚徐两家的冲突发生时间比前世足足晚了两年,不过事情发生过程倒是没有改变,那么接下来徐家三兄弟的应对大概也能猜得到了。
她一向对徐家三兄弟不怎么欣赏,虽然徐家一门一状元两探花,是真正的书香门第,但是人品却不太好,都是媚上欺下的弄权之辈,喜欢在朝廷派系中左右逢源,典型有才无德的那种读书人。
承瑞默默旁听,并未擅自插话,而是等康熙挥退御前侍卫后,才开口询问道:“皇阿玛,那徐家弹劾姚启圣何事?两家之间可是有私怨?”若是仅仅政务上不合,不至于让其子怒而报复才对,因为这样只会有理变无理,在朝堂争斗中落入被动的局面。
康熙看了承瑞一眼,面色变得有些严肃,沉声道:“徐元文弹劾姚启圣的罪名有三,一是贪污军饷;二是对台决策不当,进退失据;三是诬告福建巡抚抚吴兴祚和水师提督万正色。”
赛音察浑冷嘶了一声:“这徐文元可真狠啊,这三条罪名无论哪一条属实,那姚启圣怕是丢官去职还是轻的了,难怪那姚仪如此恨他了,甚至还迁怒到其兄长徐乾学身上。”
承瑞皱了皱眉,斟酌着道:“这姚启圣的履历儿子曾经看过,大清的官职从二品巡抚到马场的九品司厩都被他做了一遍,骨头硬的很,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宁折不弯,这样一个人若是真的想要贪污受贿的话,恐怕不至于被一贬再贬吧?”
宜敏听了这话连忙端起茶盏,掩住嘴角露出的一丝嘲弄,瞥见康熙略微不自在的神情,心中暗自好笑,把姚启圣一贬再贬的人可不就是眼前这人嘛?几次三番都无法叫姚启圣彻底归心,叫康熙面子往哪里放?
至于贪污军饷?南方大战的汉军有过军饷这回事吗?连满八旗都会被侵吞功劳和粮饷,更别提汉军绿营了,早就被层层盘剥光了,至于福建当地的军队?那可是姚启圣自己招募了人手,还拿钱倒贴才养起来的,就这样还要人家背黑锅,着实有些不地道了。
赛音察浑对于这些政治斗争完全不感兴趣,反倒很是欣赏一些刺头,他靠在椅背上地漫不经心地追问起来:“原来这姚启圣还是个传奇人物啊!不过这姚启圣居然至今还当着他的福建总督,莫非这徐元文是诬告了?皇阿玛难道不曾主持公道?”
康熙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姚启圣是周培公临死之前向朕推荐的,称**非此人莫属,此人也确实饱读诗书,在政事上极有手腕,处理沿海问题堪称井井有条,不过姚启圣为人性格孤傲,说话尖酸刻薄,行事颇为狷介孤傲,得罪过的同僚不计其数,被弹劾已经是家常便饭。”
承瑞和赛音察浑对视一眼,心中已经有些明白了,看来姚启圣狠狠得罪过皇阿玛啊!或许这徐元文弹劾姚启圣之事就是皇阿玛默许的啊,不过以皇阿玛的性子,倒也不屑于说谎,恐怕这姚启圣恃才傲物也是事实,但是他又是**不可或缺的人物,这才想用些强硬手段让其屈服。
承瑞想到姚启圣手握重兵,如今又是将在外的情况下,不由得有些担心:“这弹劾之事的真假暂且不论,只说那姚仪这般莽撞行事,叫徐乾学当众狠狠丢了个大脸,怕是要被徐家三兄弟彻底忌恨上了,若是他们私下里想要做点什么,恐怕姚仪就有些不妙了,到时候姚启圣在福建可就不太稳当了。”
康熙手指转了转扳指,淡淡地道:“他们不敢,徐家几兄弟都是聪明人,否则那姚仪早就被拿下了,徐乾学既然并未告到九门提督衙门,显然是不打算把事情闹大,大概明日会到朕跟前状告姚启圣教子不严,顺便陈述一番委屈吧?”
“嘿嘿,大老爷们居然还到皇阿玛面前哭诉,真是娘们唧唧的。”赛音察浑不屑地撇撇嘴,很是看不起徐家的做派,还是要姚仪更合他胃口,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才是爷们该干的事。
宜敏将阿鲁玳抱在膝上坐着,喂她吃了些好克化的茶点,适时出言打断道:“行啦!今儿难得出门散散心,皇上就莫要再谈这些政事了,等回宫后你们父子三人想谈多久都行!”
顺便警告地瞪了赛音察浑一眼,就你小子事多,字字句句都在踩康熙的底线,真当皇帝的耐心是无限的吗?他是康熙亲儿子倒是没事,到时候倒霉的就是姚启圣父子了,她可不想这些年辛辛苦苦的布局打了水漂。
“对对,出门在外,咱们不谈政事。”康熙一听这话立马顺驴下坡,笑着道,“等会咱们去洋人铺子里看看,有许多漂洋过来而来的新鲜玩意儿,你们娘俩肯定喜欢。”
承瑞很是淡定地接着道:“听说洋人的教堂颇为新奇,今日刚好是他们的礼拜日,咱们也可以去凑凑热闹,看看西方的神灵是怎么教化世人的。”
他从小就有学习洋文,课程里的天文地理也有不少洋人的东西,尤其是汤若望和南怀仁讲述的东西他都觉得颇为有趣,难得有机会亲眼见识一下也是极好的。
赛音察浑可有可无地点了点头,他只对洋人的火枪大炮感兴趣,那些个传教之类的东西完全懒得理会,每次一听到几个洋人师傅开始宣扬教义,他就昏昏欲睡,真不知道大哥怎么就能听得津津有味。
康熙对于儿子的要求自然不会拒绝,他眼神看向宜敏,见她颔首同意便立刻拍板:“行,那咱们便去洋人教堂看看,正好那附近开了不少卖洋货的铺子,倒也两边不耽误。”
“哇!皇阿玛万岁,我要去看洋娃娃,还要看自鸣钟和会自己动的小船,咱们快走吧。”阿鲁玳第一个跳起来响应,她那里有不少康熙赏赐的洋玩具,很是得她喜欢,此刻一听要去看洋货铺子,立刻笑开了花,迫不及待地拉着康熙就走。
第307章 母仪天下(五十六)
康熙一行人坐上马车来到宣武门附近,下了车就看到路两边有许多店铺,外面街道上还摆了许多摊位,不过一点也不显得凌乱拥挤,而且每个摊位的位置都安排的恰到好处,显然是官府规划好的。
阿鲁玳顿时就像脱了缰的野马,拉着两个哥哥就往摊位上凑,这个看看,那个默默,看每样货品都新鲜的很,不过很快就会被其他东西所吸引,完全就是蜻蜓点水,一沾就走。
康熙和宜敏慢悠悠地走在后面,时不时询问一下物品的价格,偶尔买下几样东西让跟着的侍卫拿着,等手上拿满了就换了一个人跟着,很快就买了一大堆花里胡哨的各种玩意儿,倒是狠狠满足了一番肆意购物的快乐。
至于三个孩子他们完全不需要操心,不说承瑞和赛音察浑的武力值,就说这条街上都不知道潜伏了多少御前侍卫,光是阿鲁玳就至少十几双眼睛盯着呢,想出事都难。
一家子从街头逛到巷尾,几乎把所有的摊位都逛了一遍,虽然仍然有些意犹未尽,却也不想再走回头路,于是继续向前朝着一处有着高高穹顶的建筑走去,那里是洋人所在的天主堂。
原本始建于前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建的天主堂早已经毁于战火,这座乃是清顺治七年,时任钦天监监正的德国人汤若望在原教堂旧址重建的,也是现今京城内的第一大教堂,又称「南堂」。
每逢弥撒的日子,南堂就会对平民开放,今天又刚好开放日,康熙并没有让人打算惊动南怀仁等人,而是像普通老百姓那样带着家人顺着人流缓缓走进教堂,不过进出教堂的人并不多,毕竟大清的老百姓还是更信奉佛道等本土教派。
康熙一边走一边低声道:“先帝当年对汤若望十分器重,建立这座天主堂时,曾二十四次亲临南堂,并赐匾「通微佳境」,这座天主堂里面设施齐全,除了主体建筑外,还设有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等,那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