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不许在朕屋顶上打架》150-160(第11/25页)
他被突如其来的好消息砸蒙了几秒之后,赵霁一握手边的扶手,因好消息而上扬的嘴角渐渐抿了起来,陷入沉思,眉头也跟着嘴角的下抑而皱起,几乎是立刻,就察觉到了这场大捷背后的隐患。
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火药,少数也被运用在了对战之中。正是因为这个,赵霁在确定使用的时候才能这般毫无顾忌。
偏偏西夏也不是没脑子的,不至于被炸了就立刻投降后撤。
那么,有脑子,又见过火药上战场这种大场面的西夏,为什么会突然投降?
赵霁面对这种自问,第一反应就是——那被运走的酒坛绝对是关键。
第二反应便是——他可能要完。
他应是错误估计了这次这一堆临时组装的地.雷。对于战场的影响。
本来嘛。
有记载的火,药用于战争是在唐,之后也有“霹雳炮”和“震天雷”但是也从没有听说过这个能左右战场,甚至结束战争的。
这次对西夏,结束得太快了。
若是其中有取巧道还罢了。
若是地,雷,首攻,怕之后大宋边关都不得安宁了。
赵霁思衬了一下,叫小同子悄悄把报信的传令兵引到后殿,等他下朝再详细叙述过程。
谭震大捷,按功论赏,现在的战场统计还没有收到,具体封赏事后再论。今天的议事日程非常之多,之后还有好多环节要落实讨论。
朝堂上的大家激动了一会儿,然后渐渐平息。倒也不是这高兴劲儿过去了,就是所有人也知道之后要解决的事情多,今天的大捷可以回家以后和府里的媳妇儿孩子一起慢慢品味,或者约上好朋友小聚一下赋诗几首。总之,还是要先忙完了手头工作。
赵霁按照流程继续。
先是趁着这个热乎劲儿,把章惇和包拯的赌注锤实了。
包拯是早就找到真相也揪出凶手了。唯一不足是宫九落网加上连夜审问的时间,最后超过了包拯和章惇约定下的最后时间。
时间不长不短,卡在很微妙的一炷香上。
章惇也想闹这最后一炷香来着,但是包括设伏,捉拿,都是在宫中进行的。如果章惇硬是要拿这一炷香的时间说事,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案子早就在约定的时间内破了,只是缺了主犯被捉拿归案。
两人当时约定的是破案,也没说破案里面还包括了抓主犯,审犯人,救皇子等等这些附加项目。
各执一词,那就各退一步。
科举再考,章惇这个已经基本退居二线的老大人再入考试院出题,而包拯就定为了这次科举的主考官。
前面的事情处理完,就剩下一个重头。
赵霁神经紧绷地用食指敲了敲座椅上面的扶手。
差小同子安排传音宣旨。小同子宣的圣旨,是昨晚赵霁独自连夜拟定出来的圣旨。
事先并没有经过任何人的商量。
所以突然插入个议题,众臣都有些惊讶。
圣旨开头没几句,底下的人精们慢慢咂么出味来,表情就有些不对了。
继而,开始小范围窃窃私语。
当宣旨读到:“皇子桁,乃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
窃窃私语变成嘈杂。
所有的人都只有一个念头。
这圣旨……
听起来分明就是——
小同子的手尚且是稳的,外殿传旨官员的手却开始颤抖。从殿门口传向外面的声音都带了些波浪,但还是很敬业地读完了接下来的话:“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我去!
这两个字成了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心灵写照。
很多人都是懵的。怎么会?皇上正值壮年,怎么就立太子了?
这特喵什么情况!
圣旨还在继续读下去,基本都是些什么皇子优秀拉,皇上属意啦,什么众望所归了。
反正没有人指望一个才出声几天的小屁孩是怎么被一眼就看出优秀且天资聪颖来。
但这圣旨的存在就非常微妙。
因为郭妃已经平反,人也在昨夜就回到宫里了。
皇后的孩子被四大名捕救回来之后,后宫一夜之间就多出来两位小皇子。
贵妃的孩子占着长字,皇后的孩子占着嫡字。
圣旨上册立的是皇后的嫡子,皇子桁。
朝臣震惊过后,仔细一想,又觉得皇上除了立太子立得有点太早了以外,好像硬说也没什么不对的。
一般情况之下,老子还活得好好地,又正值壮年,立太子这事儿多少会容易惹皇上产生点不高兴的心理。面对正值壮年又身体健康的皇帝,朝臣都还没站队催立太子呢,结果陛下先着急了?
但转念一想,咱们这位陛下他多不一般啊。
不一般的陛下既然没办法用一般的行为去衡量他。
这事真算也不是什么出格的事情。
陛下爱立就立吧。
好不容易,底下的人都在给自己做完心理建设心底疏导。
就听到圣旨后半截话锋一转。
说到了赵霁自己的身上。
大概意思是:最近这事情有点多,又是反叛又是灾民又是西夏,又是舞弊地,最后还来了个狸猫换太子,皇后和她孩子都差点没能保住。朕这是水逆啊!但是天狗食日之后,朕已经罪己诏过一次了。
罪己诏这玩意太频繁,可能老天都看不下去。所以,朕琢磨了一下,要潜心修道,沟通一下天地。
那啥,朕要在后宫改个道场,也不多花钱,但是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后宫有点太挤了。朕也不好去占太后她老人家睡觉的房子。那就占用一下妃嫔的叭。反正修道的人也要清心寡欲。
朕就把后宫的女人们都放出来了。
可以自行选择去留。
如果有家里人接着的,愿意回家的就回家。
要是觉得家里没有什么好留恋的,那就就呆在后宫和朕一起‘清修’。
赵霁目前的后宫组成相对来说比较集中。
一批是他从花楼里买来的。
这些人大部分无处可去,好不容易当上了妃子,那就更加不愿意出去了。
这些人,赵霁就怀忧措施,想呆在宫里的就继续呆。
但是也有些有去处的。就可以自己离开。
排除掉前面的两种,就是第三种也比较多。
就是那些有去处,也有家。但是她们本身就是大家族联姻联系自身和皇家,稳固朝堂的。这种,她们就算有归处,家里也不愿意让她回来,朱小姐这种想一门心思嫁皇帝最后没嫁成的一堆,好不容易机缘巧合就在里面的,家里稍微有点上进心的,还能真让她们出来?
以前端王府,只要是颜色好的,基本那都是来者不拒。只不过当年没几个愿意把姑娘送端王后院里做个妾。
后来端王变陛下了,一堆人削尖了脑袋想往里冲的时候,发现是说什么都进不去了。底下的人急得嘴上都快起火泡了,但此时心里现场打草上谏也是来不及了。
赵霁这次是铁了心要解散后宫。
但是也不好说死了他以后就这俩男孩了。
因为一旦说死了,这俩孩子周围肯定得乌烟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