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文学 > 古代言情 > 无二有别[前世今生]

68、必死无疑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无二有别[前世今生]》68、必死无疑(第1/2页)

    平绥村的春天, 是一幅色彩明亮的油画,从浅绿到粉红到嫩黄到炽热如火的大红,画轴从村口铺到村尾, 年复一年夜以继日地维持着上千年的灿烂辉煌。

    今年,是考古队见到这样绚美春色的第五年。

    五年时光回忆起来弹指一挥间,却足够人从懵懂到老成, 无情到真情。从绥陵惊现于世,到发掘工作接近尾声。

    内棺绘画终于破解完毕, 四层棺按计划开启。

    终于即将见到墓主人,可工作组员的心情已不再是最初打开内棺时的好奇与兴奋, 他们见过了李太后的真实生平,所以每一张脸上都带着愧疚, 与难以言说的动容。

    是她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使大雍一千零六十多万户,五千六百十四多万口人免遭于战乱。

    也是她,被她的子民误解抹黑, 痛骂两千三百年之久。

    在场有部分男性,曾经看过一些书和史料, 对李太后出言不逊过,在四层棺打开后, 找没人的地方,一声不吭地扇了自己一个嘴巴。

    安静到落针可闻的恒温实验室里, 这一声声耳光,格外的明显。

    隋知看着他们红肿的眼睛, 不知为何, 觉得长久以来紧绷的心脏, 倏地松了一下-

    从前发掘出土的雍朝陵墓中,所有女眷,无论皇后太后还是公主,均身着百子衣。

    百子衣,用珍贵的刺绣工艺制成,精致地绣着一百个童子,象征多福多寿多子孙,取其“宜男百子”之意,以示大雍皇室子孙万代永世兴旺。

    其历史意义,充分体现中国古代男权社会的缩影。

    在绥陵之前,百子BBZL  衣甚至可以算是是判断雍朝陵墓的一项重要标准。

    可当四层棺完全打开,他们看见躺在里面的墓主人,穿了一件干干净净的白衣裳。

    成艳推了推眼镜,难以理解这身素衣:“这意思是,大雍王朝灭了,所以墓主人不再用保佑子孙万代永世兴旺了?”

    在场的机位立刻推到成艳脸上,等着她发表接下来的重要见解,但成艳也就是这么一说,没有任何证据辅佐。

    摄像机左等右等,等不出结果,又把机位推回到内棺的墓主人身上。

    隋知就是在这时候,咬着手指甲轻轻开口:“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她死后,不用再承载任何人的期盼了?”

    那样孤苦伶仃的一生,终于在死后,不再需要传宗接代,不需要保佑后世。

    终于得偿所愿,自由身。

    镜头在这句话后又立刻转到隋知脸上,她天生不爱面对镜头,捂着脸不再说话,等到专家组开始针对她的这个猜测进行讨论后,镜头随即拉远,她才把手放下来。

    专家组参加临时采访,工作组暂时休息,大多数人都在一旁默默地整理其他资料,只有隋知,一动不动地站在内棺旁,怔怔地看着棺椁里,那件埋葬了两千三百年,仍不染尘埃的一身白,内心波涛翻滚。

    她想揭开盖在她脸上的衣服,看看她的脸,问问她是否开心。

    就现在,特别想。

    可她知道,她不能。

    按照规章制度,在揭晓墓主人面容之前,他们必须要先找到能直接证明其身份的物品。

    虽然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证据指向绥陵的墓主人就是背负千古骂名的李太后,但是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他们还是不能直接下定论。

    头顶白炽灯,大家用小心在内棺周围的每个角落,肉眼仔细梭巡一圈,却什么都没发现。

    考虑到可以证明墓主人身份的物品可能会被墓主人压在身下,考古队当即从市区搬运过来国家当今最先进高端的扫描仪器。

    仪器和科研人员在第二天下午,小心翼翼地进入绥陵实验室。

    隋知手扶在棺椁的保护纸上,和所有人一样屏住呼吸等待扫描,忽然,她的指尖忽然感到到丁点微凉。

    像是有人抬起了沉睡了千年的手,轻轻拨了她一下。

    隋知低头,瞧见了一块四四方方的玉印。

    工作需要,每个人站的位置都不变,昨天她也是站在这个位置的,这么明显的角落,有这样一枚非比寻常的玉印,怎么可能没人看到?

    还是说……

    隋知眨眨眼,看向那件素衣的主人。

    还是,你有什么话,想要对我说?

    “可以先暂停一下吗?”隋知打断扫描人员的工作,她往后退了半步,抬起手,只伸出一根食指,指着刚才碰到她指尖的东西,“要不要先看看这个?”

    扫描仪暂停下来,机械的钝声消失,万籁无声。

    内棺一隅,因机器鼓风动而轻起了一角的素衣也随之落下,遮住墓主人片BBZL  片阙阙的心事。

    这是一枚由上等和田玉雕刻而成的方寸之印。

    印长3.2厘米,通高2厘米,阴刻楷书,左边单字,姓李,右边双字,名绥之。

    线条清晰,方朴端庄。

    三个字,四个工作组,期待了五年的答案,终于真相大白。

    只是……

    在场的所有人,忽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隋知。

    隋知,李绥之。

    第一个猜中这座陵墓是大雍年代的人,一眼就能看见石条上写的字的人,对香蕉或许有同样癖好的人,相同名字的人。

    种种巧合,连专家组都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隋知本想像从前那样,笑着跟大家说,这些都是巧合,不要在意,但她张开口却发现,她发不出声音了。

    胸腔里一声又一声没来由的悲鸣,取代了她试图故作轻松说出来的每一个字。

    滚烫的眼泪,烧的人一阵又一阵心头痉挛。

    她又怎么能说,棺椁绘画上那场首次面世的雍朝大火,在她的梦里已经出现过千百次。

    谢卿,字徊。

    谢徊。

    隋知瞳孔猛地缩紧,她看见心里的那本无字书,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当天工作结束,隋知写了回市里的申请,由于实验室考古接近尾声,个人工作本就一分为二,所以教授未作他想,正常批准。

    第二天一早,隋知跟着同事一起上了大巴车。

    大巴车发出轰轰的启动声,其他同事已经照例在脸上铺了遮挡陷入浅眠,隋知闭着眼努力了一会儿,最后还是一把把眼罩摘下来。

    她睡不着。

    一闭眼,就能看见落在她指尖的玉印。

    或许她从不了解自己。

    不知道为什么,就算知道理科更吃香,也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文科,也不懂为什么全家生意人,而她却选了考古。

    赵谨之后,她已经对异性陷入了绝望到厌恶的情绪,不明白为什么,还是会在见到谢徊之后,仍然对他一见钟情。

    仿佛不经意间,总能看到一棵古槐树的影子飘过。树木参天,枝繁叶茂,翠绿的一片,泛着袅袅香雾,结成一双无形的手,推动者命运的齿轮,去到她该去到的方向。

    找不到人聊天的隋知靠在车玻璃上发了一会儿呆,百无聊赖之际,她透过车窗,往外看沿途风景。

    山间小路,漫山遍野成荫的紫藤萝,好似成片的紫云,紫色的花瓣簇簇相拥,一直朝陵墓的方向漫过去。

    这条路极美的,只是……

    隋知起身走到司机旁边,因为不想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晚安文学|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